专利摘要: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先進行裝料也就是將條狀零件安裝至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然後在沉浸於電鍍槽內部的電鍍液中的狀態下,一邊進給一邊進行電鍍的情況,使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與皮帶本體或指部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而使電鍍處理作業後所形成的未電鍍部分也最小化,藉此滿足電鍍作業上的品質式樣所要求的條件並減少製品的不良率。為了解決此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方式為:在大量製造半導體或其他零件的步驟當中的電鍍步驟等的被自動化的聯機步驟中,將指部30以規定的節距間隔結合至皮帶本體10上,並以在將條狀零件50把持在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的狀態下來移送條狀零件50的方式加以應用,在皮帶本體10的一側,以規定的節距間隔,延長形成有條狀零件50的把持用把持突出部12,在一個把持突出部12與鄰接的把持突出部12之間形成各個凹部14,在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後部分別設立有設置長孔16以鑲嵌安裝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在安裝指部30時,把持前端部32位於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並使前述把持前端部32的端部與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端部彼此一致。
公开号:TW201302571A
申请号:TW100134617
申请日:2011-09-26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Jae-Song Chung;Joon-Bae Jeon;Yong-Wook Shin
申请人:Astjetec Co Ltd;
IPC主号:B65G49-00
专利说明:
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
本發明是關於在製造半導體等零件的電鍍步驟等的處理步驟時,為了移送條狀零件而利用的移送用皮帶;特別是關於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在電鍍處理時,藉由該皮帶與條狀零件彼此重疊的部分,使所產生的未電鍍部分最小化,來減少電鍍不良率。
專利文獻1,屬於以往的皮帶和指部是分離結合型所構成的形態,如第1圖和第2圖所示,是能先分別製作皮帶本體1和指部2,然後將指部2安裝至皮帶本體1上來使用的構成,在將條狀零件3裝料的情況下,是以夾在皮帶本體1與指部2的前端部2a之間的方式進行安裝。此時,在條狀零件3的一側,產生與皮帶本體1彼此重疊的皮帶重疊部分3a,而在另一側產生與指部2的前端部2a彼此重疊的指部重疊部分3b,其結果,在電鍍處理作業時,電鍍液無法到達前述皮帶重疊部分3a和指部重疊部分3b,因而形成未電鍍部分。這樣形成的未電鍍部分,經常被形成太寬廣而超過實際上的品質管理上所要求的式樣,所以在條狀零件3的電鍍處理作業上,會成為做出不良製品的主因。
特別是前述皮帶重疊部分3a,由於是以規定的寬度被整體地形成在條狀零件3的上部的一部分的長度方向上,同時未電鍍部分也是以規定的寬度被整體地形成,所以會成為做出不良製品的主因。又,指部2的前端部分2a,其與條狀零件3彼此重疊的指部重疊部分3b被形成U字形,同時也會形成未電鍍部分,所以不佳。
進而,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以往已知有一種皮帶1和指部2是分離結合型所構成的形態。此情況下,雖然在皮帶1上部分地形成複數個切口1b(未圖示),但是在將條狀零件3裝料並進行電鍍處理作業的情況下,除了前述切口1b之外的剩餘部分,仍會成為皮帶重疊部分3c(未圖示)而形成未電鍍部分,而指部2的前端部2a,仍與第1圖和第2圖所示的情況相同,會在與條狀零件3彼此重疊的指部重疊部分3b被形成U字形,同時也會形成未電鍍部分,所以不佳。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5,024,745號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以往的問題而被研究和開發出來。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皮帶和指部是分離結合型所構成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先進行裝料也就是將條狀零件安裝至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然後在沉浸於電鍍槽內部的電鍍液中的狀態下,一邊進給一邊進行電鍍處理作業的情況,使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與皮帶本體或指部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而使電鍍處理作業後所形成的未電鍍部分也最小化,藉此,滿足電鍍作業上的品質式樣所要求的條件並減少製品的不良率。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的方式,是在使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與皮帶本體或指部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且在條狀零件的進給中使條狀零件在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具有充分的把持力而不會搖動或是分離和脫落。
為了達成這樣的各個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的方式為:在大量製造半導體或其他零件的步驟當中的電鍍步驟等的被自動化的聯機步驟中,將指部以規定的節距間隔結合至皮帶本體上,並以在將條狀零件把持在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的狀態下來移送條狀零件的方式加以應用,在皮帶本體的一側,以規定的節距間隔,延長形成有條狀零件的把持用把持突出部,在一個把持突出部與鄰接的把持突出部之間形成各個凹部,在前述把持突出部的中央後部分別設立有設置長孔以鑲嵌安裝指部的把持前端部,在安裝指部時,把持前端部位於前述把持突出部的中央,並使前述把持前端部的端部與前述把持突出部的端部彼此一致。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為:在前述把持突出部的中央往長度方向形成有折曲突起。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折曲突起是構成為包含:在鄰接於皮帶本體的部位所形成的後方傾斜部、及在連續於前述後方傾斜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前方垂直部。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的把持前端部是構成為:以與前述後方傾斜部和前述前方垂直部相互一致的方式折曲而形成,並使條狀零件被把持在前述折曲突起的前方垂直部與指部的把持前端部之間。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把持突出部是構成為:其與皮帶本體鄰接的部位的寬度較寬,而越是遠離皮帶本體,寬度就越窄。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皮帶本體,其構成方式是設立有:安裝孔,其用於結合指部的安裝部和支持固定部;及設置長孔,其結合指部的把持前端部,並形成能移動作動位置;前述安裝孔,設置在前述設置長孔與鄰接的設置長孔之間的中央上部。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其由下列構件一體成形地構成:安裝部,其被設置在上端;支持固定部,其由與前述安裝部鄰接的位置延伸,並呈螺旋彈簧(coil spring)狀以彈性地支持和結合皮帶本體與指部;結合凹部,其設置在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支持固定部之間而被嵌入結合至前述安裝孔;角度變換鉸鏈(hinge),其由與前述支持固定部鄰接的位置延伸而形成,呈螺旋彈簧狀以一邊將彈性把持力施加至相對於前述安裝部的位於下端的把持前端部,一邊作為鉸鏈而發揮功用;以及折曲部,其與前述角度變換鉸鏈鄰接、延伸、並折曲,且使把持前端部位於端部。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在前述指部中,是以前述安裝部的中央作為中心而左右對稱的方式,分別一體成形有:前述結合凹部、前述支持固定部、前述角度變換鉸鏈、前述折曲部、以及前述把持前端部;前述兩側的結合凹部,被嵌入結合至前述皮帶本體的安裝孔;前述把持前端部,分別被嵌入結合至分別形成於兩側的設置長孔。
又,提供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的把持前端部是構成具有圓筒狀剖面部。
依照本發明,針對皮帶本體與指部是分離結合型所構成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先進行裝料也就是將條狀零件50安裝至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然後沉浸於電鍍槽內的電鍍液中的狀態下,一邊進給一邊進行電鍍處理作業的情況下,使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與皮帶本體或指部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而使電鍍處理作業後所形成的未電鍍部分也最小化,藉此,滿足電鍍作業上的品質式樣所要求的條件並減少製品的不良率。又,在使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與皮帶本體或指部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且在條狀零件的進給中使條狀零件在皮帶本體與指部之間具有充分的把持力而不會發生搖動或是分離和脫落,而能安定地進行作動。
以下,參照附加的圖式,更具體且詳細地說明本發明。
如第5圖至第10圖所示,本發明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的較佳實施例,其構成的方式為:在大量製造半導體或其他零件的步驟當中的電鍍步驟等的被自動化的聯機(in-line)步驟中,將指部30以規定的節距(pitch)間隔結合至皮帶本體10上,並以在將條狀零件50把持在皮帶本體]0與指部30之間的狀態下來移送條狀零件50的方式加以應用,在皮帶本體10的一側,以規定的節距間隔,延長形成有條狀零件50的把持用把持突出部12,在一個把持突出部12與鄰接的把持突出部12之間形成各個凹部14,在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後部分別設立有設置長孔16以鑲嵌安裝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在安裝指部30時,把持前端部32位於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並使前述把持前端部32的端部與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端部彼此一致。
此時,較佳的構成方式為:在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往長度方向形成折曲突起18,且在將條狀零件50把持於前述折曲突起18與前述把持前端部32之間來進行裝料的情況,條狀零件50與折曲突起18彼此線接觸,能以最低限度的接觸的方式來進行。
又,前述折曲突起18,其構成為包含:在鄰接於皮帶本體10的部位所形成的後方傾斜部20、及在連續於後方傾斜部20的部分所形成的前方垂直部22。
又,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其構成方式為:也以與前述後方傾斜部20和前方垂直部22相互一致的方式折曲而形成,使條狀零件50被把持在前述折曲突起18的前方垂直部22與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之間,並以前方垂直部22、條狀零件50的一部分及把持前端部32彼此貼緊及壓接的狀態來把持和安裝。
又,前述把持突出部12,其構成的方式,是與皮帶本體10鄰接的部位的寬度較寬,而越是遠離皮帶本體10,寬度就越窄,使得條狀零件50有充分的把持力並減少資材的消耗量,且使折曲突起18的成形時的塑性加工變得容易進行。
又,前述皮帶本體10,其構成的方式是設立有:安裝孔24,其用於結合指部30的安裝部34和支持固定部36;及設置長孔16,其結合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並形成能移動作動位置。前述安裝孔24,設置在前述設置長孔16與鄰接的設置長孔16之間的中央上部,與指部30的結合容易,在進行與指部30的結合之後,指部30的左右兩側會彼此平衡且順利地進行作動。
又,前述指部30,是由下列構件一體成形地構成:安裝部34,其被設置在上端;支持固定部36,其由與前述安裝部34鄰接的位置延伸,並呈螺旋彈簧狀以彈性地支持和結合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結合凹部38,其設置在前述安裝部34與前述支持固定部36之間而被嵌入結合至前述安裝孔24;角度變換鉸鏈40,其由與前述支持固定部36鄰接的位置延伸而形成,呈螺旋彈簧狀以一邊將彈性把持力施加至相對於前述安裝部34的位於下端的把持前端部32,一邊作為鉸鏈而發揮功用;以及折曲部42,其與前述角度變換鉸鏈40鄰接、延伸並折曲,且使把持前端部32位於端部。
此時,在前述指部30中,是以前述安裝部34的中央作為中心而左右對稱的方式,分別一體成形有:前述結合凹部38;前述支持固定部36、36;前述角度變換鉸鏈40、40;前述折曲部42、42;以及前述把持前端部32、32。前述兩側的結合凹部38,被嵌入結合至前述皮帶本體10的安裝孔24;前述把持前端部32,分別被嵌入結合至分別形成於兩側的設置長孔16、16,以達成左右均衡而能安定地進行作動。
又,前述指部30,是將鋼線加以折曲成形,但是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是構成具有將單一鋼線的端部切斷(剖開)而成的圓筒狀剖面部,而在把持條狀零件50的情況下,構成與把持前端部32作線接觸而使接觸面積最小化。
又,在前述皮帶本體10的把持突出部12所設置的折曲突起18,與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彼此成對,這些折曲突起18和把持前端部32,是每隔規定的間隔而重複設置,來將前述條狀零件50以每隔規定的間隔而重複把持和安裝,所以在條狀零件50的進給中,條狀零件50在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具有充分把持力而構成不會移動或是分離和脫離。
接著,詳細說明上述構成的本發明的作動過程。
首先,在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彼此結合的情況下,將指部30的安裝部34和支持固定部36的一部分,嵌入結合至皮帶本體10的上部所預先形成的安裝孔24中,並將結合凹部38嵌入貼緊至安裝孔24的上面,將指部30的兩側所形成的把持前端部32、32,分別嵌入結合至以皮帶本體10的安裝孔24為中心而被形成在下部兩側的設置長孔16、16,並分別使折曲部42、42契合至該設置長孔16、16,藉此,把持前端部32、32的內側部分會分別抵接折曲突起18、18的前方垂直部22、22,而以能將條狀零件50維持在適合把持和安裝的狀態來進行結合。
此時,將指部30分別安裝在皮帶本體10上的每隔規定的間距所形成一對設置長孔16和一個安裝孔24,使指部30以橫跨皮帶本體10全體的方式安裝,這些被安裝的指部30的各個,都藉由螺旋彈簧狀的支持固定部36而被彈性地支持和結合至皮帶本體10,同時藉由螺旋彈簧狀的角度變換鉸鏈40來彈性地開啟和關閉把持前端部32,以進行條狀零件50的卸料(unloading)或裝料作業。
又,在將條狀零件50安裝和裝料至皮帶本體10上並加以把持的情況下,以規定間隔設置的皮帶本體10的前方垂直部22與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也彼此成對,將條狀零件50的上部的一側安裝和把持在這些的各個前方垂直部22與把持前端部32之間,以進行條狀零件50的裝料作業。此時,前方垂直部22及把持前端部32的構造特性,是在分別與位於內側的條狀零件50作線接觸的狀態下貼緊及壓接並進行把持。結果,如前述般,條狀零件50被裝料至皮帶本體10上,條狀零件50一邊藉由皮帶本體10來進行進給一邊藉由沉浸到電鍍槽內的電鍍液中的狀態來進行電鍍處理作業的情況下,則電鍍液幾乎能到達且遍布條狀零件50的全部表面,來進行電鍍。
當然,關於前方垂直部22及把持前端部32的構造特性方面,在分別與條狀零件50作線接觸的把持部上,仍會殘留有未電鍍部分,但是這種未電鍍部分極為微小,所以條狀零件50的電鍍部分,是能夠充分滿足電鍍作業上的品質式樣的程度而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又,在進行如前述的電鍍作業後,在要將被電鍍後的條狀零件50卸料的情況下,也能將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由後部加壓,使前方垂直部22與把持前端部32的距離變寬,以此狀態進行卸料作業也就是將條狀零件50由皮帶本體10分離。
如以上說明,依照本發明,針對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是分離結合型所構成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先進行裝料也就是將條狀零件50安裝至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然後在沉浸於電鍍槽內的電鍍液中的狀態下,一邊進給一邊進行電鍍處理作業情況,使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50,與皮帶本體10或指部30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而使電鍍處理作業後所形成的未電鍍部分也能最小化,藉此,滿足電鍍作業上的品質式樣所要求的條件並減少製品的不良率。又,在使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所安裝的條狀零件50,與皮帶本體10或指部30彼此重疊的部分最小化,且在條狀零件50的進給中使條狀零件50在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具有充分的把持力及安裝力而不會發生搖動或是分離和脫落,而能安定地進行作動。
1...皮帶本體
1b...切口
2...指部
2a...前端部
3...條狀零件
3a...皮帶重疊部分
3b...指部重疊部分
3c...皮帶重疊部分
10...皮帶本體
12...把持突出部
14...凹部
16...設置長孔
18...折曲突起
20...後方傾斜部
22...前方垂直部
24...安裝孔
30...指部
32...把持前端部
34...安裝部
36...支持固定部
38...結合凹部
40...角度變換鉸鏈
42...折曲部
50...條狀零件
第1圖是說明習知技術的前視圖。
第2圖是第1圖的側視圖。
第3圖是說明其他的習知技術的省略一部分而成的外觀立體圖。
第4圖是第3圖的側視圖。
第5圖是表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前視圖。
第6圖是第5圖的仰視圖。
第7圖是第5圖的仰視立體圖。
第8圖是第6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
第9圖是第5圖的右側視圖。
第10圖是第9圖的重要部位擴大圖。
10...皮帶本體
12...把持突出部
14...凹部
16...設置長孔
24...安裝孔
权利要求:
Claims (10)
[1] 一種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的特徵在於:在大量製造半導體或其他零件的步驟當中的電鍍步驟等的被自動化的聯機步驟中,將指部(30)以規定的節距間隔結合至皮帶本體(10)上,並以在將條狀零件(50)把持在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之間的狀態下來移送條狀零件(50)的方式加以應用,在皮帶本體(10)的一側,以規定的節距間隔,延長形成有條狀零件(50)的把持用把持突出部(12),在一個把持突出部(12)與鄰接的把持突出部(12)之間形成各個凹部(14),在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後部分別設立有設置長孔(16)以鑲嵌安裝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在安裝指部(30)時,把持前端部(32)位於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並使前述把持前端部(32)的端部與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端部彼此一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構成為:在前述把持突出部(12)的中央往長度方向形成有折曲突起(18),條狀零件(50)與前述折曲突起(18)彼此線接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折曲突起(18)是構成為包含:在鄰接於皮帶本體(10)的部位所形成的後方傾斜部(20)、及在連續於前述後方傾斜部(20)的部分所形成的前方垂直部(2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3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是構成為:以與前述後方傾斜部(20)和前述前方垂直部(22)相互一致的方式折曲而形成,在前方垂直部(22)與把持前端部(32)彼此貼緊和壓接的狀態下,將條狀零件(50)把持安裝在內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把持突出部(12)是構成為:其與皮帶本體(10)鄰接的部位的寬度較寬,而越是遠離皮帶本體(10),寬度就越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皮帶本體(10),其構成方式是設立有:安裝孔(24),其用於結合指部(30)的安裝部(34)和支持固定部(36);及設置長孔(16),其結合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並形成能移動作動位置;前述安裝孔(24),設置在前述各設置長孔(16)與鄰接的設置長孔(16)之間的中央上部,與指部(30)的結合容易,使指部(30)的左右兩側會彼此平衡且順利地進行作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30),其由下列構件一體成形地構成:安裝部(34),其被設置在上端;支持固定部(36),其由與前述安裝部(34)鄰接的位置延伸,並呈螺旋彈簧狀以彈性地支持和結合皮帶本體(10)與指部(30);結合凹部(38),其設置在前述安裝部(34)與前述支持固定部(36)之間而被嵌入結合至前述安裝孔(24);角度變換鉸鏈(40),其由與前述支持固定部(36)鄰接的位置延伸而形成,呈螺旋彈簧狀以一邊將彈性把持力施加至相對於前述安裝部(34)的位於下端的把持前端部(32),一邊作為鉸鏈而發揮功用;以及折曲部(42),其與前述角度變換鉸鏈(40)鄰接、延伸並折曲,且使把持前端部(32)位於端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在前述指部(30)中,是以前述安裝部(34)的中央作為中心而左右對稱的方式,分別一體成形有:前述結合凹部(38);前述支持固定部(36、36);前述角度變換鉸鏈(40、40);前述折曲部(42、42);以及前述把持前端部(32、32);前述兩側的結合凹部(38),被嵌入結合至前述皮帶本體(10)的安裝孔(24);前述把持前端部(32),分別被嵌入結合至分別形成於兩側的設置長孔(16、16),以達成左右均衡而安定地進行作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前述指部(30),是將鋼線加以折曲成形而構成,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是構成具有將單一鋼線的端部切斷而成的圓筒狀剖面部,以進行與把持前端部(32)的線接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其中:在前述皮帶本體(10)的把持突出部(12)所設置的折曲突起(18),與前述指部(30)的把持前端部(32)彼此成對,這些折曲突起(18)和把持前端部(32),是每隔規定的間隔而重複設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7802676B2|2010-09-28|Conveyor belt module with high friction conveying surface
TWI457263B|2014-10-21|條狀零件的移送用皮帶
US7168557B2|2007-01-30|Side-flexing conveyor chain having members joined by linkages
JP4242863B2|2009-03-25|帯状部品の移送ベルト
US7128817B2|2006-10-31|Feed belt for strip-shaped elements
KR101288347B1|2013-07-22|스트립 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US9340359B2|2016-05-17|Link usable in a conveyor belt and a process for making such a link
KR100631374B1|2006-10-04|스트립 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US20140305770A1|2014-10-16|Transport member for transporting strip-like elements to be treated in a bath
EP3152136A1|2017-04-12|Conveyor chain
KR101720251B1|2017-03-27|벨트 클리너
KR100978803B1|2010-08-30|스트립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US8695789B2|2014-04-15|Conveyor belt connector
CN213882028U|2021-08-06|一种可调长度的链条结构、腕戴设备
US8303784B1|2012-11-06|Bandoleer of article carriers
US10000343B2|2018-06-19|Vibratory convey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rough attachment/detachment mechanism, and combination weighing apparatus
KR101406835B1|2014-06-19|엘이디 패키지 기판의 도금용 지그
JP2003166099A|2003-06-13|ワークハンガーの幅決め具の連結構造
CA2544911A1|2007-10-25|Conveyor belt lacing configuration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457263B|2014-10-21|
JP2013019045A|2013-01-31|
EP2546391A2|2013-01-16|
SG187300A1|2013-02-28|
CN102874549A|2013-01-16|
CN102874549B|2015-08-12|
KR101268297B1|2013-05-28|
KR20130008176A|2013-01-22|
MY174990A|2020-05-31|
JP5371129B2|2013-12-18|
EP2546391A3|2014-09-2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NL8900229A|1989-01-31|1990-08-16|Meco Equip Eng|Inrichting voor het behandelen van strookvormige elementen.|
JPH05222587A|1992-02-06|1993-08-31|Ibiden Co Ltd|電着塗装用クランプ|
NL9300174A|1993-01-28|1994-08-16|Meco Equip Eng|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langs electrolytische weg plaatselijk aanbrengen van metaalbedekkingen op van openingen voorziene metalen of gemetalliseerde producten.|
JPH10168600A|1996-12-09|1998-06-23|Marunaka Kogyo Kk|電気めっき処理装置のワーク支持具|
FR2800049B1|1999-10-25|2006-10-06|Cem Machinery Pte Ltd|Pince a ressort en fil metallique, courroie transporteuse degrilles de connexion et systeme de metallisation|
MA24634A1|1999-10-25|1999-04-01|Manuf D App Electr De Cahors S|Enveloppe de protection d'un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a un reseau de distribution d'energie ou de fluide.|
MY134884A|2001-08-17|2007-12-31|Aem Tech Engineers Pte Ltd|Belt apparatus for carrying elements during treatment|
KR100544322B1|2002-11-25|2006-01-23|주식회사 젯텍|스트립 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JP3106780U|2004-07-26|2005-01-20|株式会社黒田製作所|自動メッキ装置のワーク取付治具および通電板ばね|
KR100631374B1|2004-10-19|2006-10-04|주식회사 젯텍|스트립 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SG121961A1|2004-10-19|2006-05-26|Jettech Ltd|Feeder belt for strip-shaped parts|
KR100978803B1|2008-08-14|2010-08-30|주식회사 젯텍|스트립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JP5758346B2|2012-05-16|2015-08-05|株式会社藤田製作所|被表面処理材料の取付装置|
KR101651253B1|2014-05-29|2016-08-26|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스크라이브 장치용 이송 밸트 및 이를 갖는 스크라이브 장치|
法律状态:
2014-10-21|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KR1020110068754A|KR101268297B1|2011-07-12|2011-07-12|스트립 형태 부품의 이송용 벨트|
[返回顶部]